去法国之前,所有人都跟我描绘着香榭丽舍的浪漫,塞纳河的温柔,还有那些精致优雅的法式生活。
两年下来,我想说几句可能连法国人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扎心实话。
"优雅"背后的账单,和那些被美化的日常
住进巴黎的第一个月,我租了个14平的studio,月租800欧,水电费另算。不包家具,不包网络,连个像样的衣柜都没有。800欧,按当时汇率算差不多6400人民币,在北京都能租个两居室了。
房东是个典型的巴黎中年女人,戴着丝巾,涂着红唇,说话慢条斯理。签合同那天,她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调跟我说:"这个价格已经很友好了,你知道的,巴黎的房子..." 那表情,就像在告诉我,能住进她的房子是我的荣幸。
巴黎的房租确实贵得离谱,生活成本在全世界都排得上号。一个普通家庭每月的必须支出平均超过1000欧元,而住房占了大头。我那个14平的小窝,在小巴黎20区,连洗衣机都放不下,每次洗衣服都要去楼下的自助洗衣店,一次8欧。
法国人总说自己追求生活品质,但你看看他们住的地方。老旧的公寓楼,狭窄的楼梯,没有电梯是常态。我的法国邻居,一个30多岁的设计师,住在一个比我还小的阁楼里,每天爬五层楼梯,还要弯着腰才能站直。但人家照样每天西装革履,优雅得不行。
这就是法式优雅的真相:表面功夫做得无懈可击,但日子过得比你想象的紧巴得多。
排队的哲学,和那些"理所当然"的低效
法国的行政效率,是我见过的发达国家里最让人抓狂的。
办居留卡,预约排了两个月。去了现场,被告知材料少了一样,重新预约,又是两个月。第三次去,工作人员看了看表,4点55分,说:"对不起,我们5点下班,您的事情处理不完,请重新预约。"
重新预约?又是两个月。
我当时真的快崩溃了,问她:"就差5分钟,能不能通融一下?"
她用一种我永远忘不了的眼神看着我,那是一种混合着轻蔑和不解的眼神,仿佛在说:"你这个外国人,不懂我们的规则吗?"
然后她慢条斯理地说:"先生,规则就是规则。5点就是5点。"
法国人把这种低效率包装成了"生活艺术"。他们说,我们不像美国人那样急功近利,我们懂得享受生活。但你知道吗?当你急着办事却被这套"艺术"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,你就明白这不是什么艺术,这就是官僚主义的惰性。
有学者直接说法国"已经不可治理了",虽然有些夸张,但确实反映了法国行政体系的问题。
罢工的浪漫,和普通人的无奈
罢工确实是法国的"传统艺能"。我在巴黎的两年,经历了大概十几次大大小小的罢工。地铁罢工,公交罢工,邮政罢工,垃圾清理工罢工,连医生都要罢工。
最夸张的一次,是2019年的大罢工。持续了两个多月,整个巴黎的公共交通几乎瘫痪。我每天步行上班,单程一个半小时。法国同事跟我说:"这是我们的权利,你应该理解。"
理解?我当然理解工人争取权益的合理性。但问题是,这种"权利"的代价,往往是让整个社会为少数人的诉求买单。
有一天早上,我在地铁口遇到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,拎着个小推车,里面装着菜。她看着关闭的地铁站,眼里有种说不出的无奈。我问她怎么办,她苦笑着说:"还能怎么办?走呗。"
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。这些所谓的"法式浪漫",这些被美化的"反抗精神",背后承受代价的,往往是那些最没有话语权的普通人。
巴黎人的傲慢,和省份人的无奈
关于法国人傲慢这件事,连英国人都认为法国人是全欧洲最傲慢的。而这种傲慢,在巴黎人身上体现得最明显。
我有个法国朋友,来自里昂。他跟我说过一句话:"巴黎人觉得巴黎以外的地方都是乡下,而我们这些'乡下人',在他们眼里就是二等公民。"
这不是开玩笑。我见过巴黎人听到外省口音时那种微妙的表情变化,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优越感。在巴黎的聚会上,当有人说自己来自南法某个小城时,巴黎人会用一种"哦,那很可爱"的语调回应,就像大人在夸奖小孩子的画作一样。
巴黎人认为巴黎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,是国家精英聚集的地方。在他们心目中,北方人贫穷和情绪低落,南方人中有很多骗子,至于法国中心地区,他们甚至会怀疑是否有人居住在那里。
这种地域歧视链,比中国的"北上广深鄙视链"还要明显和刻薄。
真实的法国,就是这样一地鸡毛的复杂
两年下来,我对法国的认知彻底颠覆了。
这里确实有美好的一面:博物馆里的艺术珍品,街角咖啡馆的悠闲午后,塞纳河畔的夕阳。但这些美好,往往只属于那些有时间、有金钱、有身份的人。
法国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,工薪阶级觉得自己被排除在进步之外,而上层阶级则享受着消费社会的全部好处。
我见过住在郊区贫民区的移民家庭,孩子们在破旧的学校里上学;也见过住在7区的精英家庭,每个周末都在凡尔赛宫附近的马术俱乐部度过。
这两个法国,就像平行宇宙一样,彼此看不见对方。
最扎心的真相:我们都被滤镜骗了
法国最大的成功,就是把自己包装得如此成功。
他们把低效率包装成"慢生活",把傲慢包装成"高雅",把社会问题包装成"个性"。连我们这些外国人,都不自觉地配合着这套话术。
但真相是,法国的年轻人面临着挂科、酗酒、失业等诸多问题,"黄马甲"运动反映的是多阶层民众对经济不公的抗议,整个社会矛盾重重。
这不是说法国不好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。我只是想说,别再被那些精心制作的滤镜蒙蔽了。法国人也是人,也要为房租发愁,也会被官僚主义折磨,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不满。
他们只是比较会包装而已。
写在最后:一些实用的出行tips
如果你真的要去法国,特别是巴黎,这些建议可能有用:
住宿方面:
- 避开1-8区和16-17区,房租贵得离谱
- 11区、19区、20区相对便宜,但要注意安全
- 申请住房补贴(APL),能省下不少钱
行政手续:
- 任何重要文件都要提前预约,至少提前一个月
- 准备比你以为需要的多一倍的材料
- 下午4点后就别指望办成什么事了
日常生活:
- 超市周日基本都关门,提前买好食物
- 学会说"Bonjour"和"Au revoir",不说会被认为很无礼
- 罢工期间准备好步行或骑车的预案
文化适应:
- 不要指望法国人主动说英语,学点法语基本用语
- 习惯慢节奏,急躁只会让自己更痛苦
- 找个法国朋友,他们的帮助真的很重要
法国不是天堂,也不是地狱。它就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问题和魅力的地方。如果你期望过高,一定会失望。但如果你放下滤镜,用平常心去体验,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真实,永远比任何包装都更有价值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专业门户登录入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